大家好,我是装百科小编,除了装修啥也不会,希望小编为您提供专业的家居装修知识和建议!言归正传,以下为戈壁滩有哪些植物,戈壁滩有什么植物结小红果?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戈壁滩有哪些植物,戈壁滩有什么植物结小红果?

1、戈壁滩有什么植物结小红果?

1沙棘 沙棘是植物和其果实的统称。植物沙棘为胡颓子科沙棘属,是一种落叶性灌木,其特性是耐旱,抗风沙,可以在盐碱化土地上生存,因此被广泛用于水土保持。国内分布于华北、西北、西南等地。沙棘为药食同源植物。沙棘的根、茎、叶、花、果,特别是沙棘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

2枸杞(学名:Lycium chinense)是茄科枸杞属的多分枝灌木植物,高0。5-1米,枸杞喜冷凉气候,耐寒力很强。自然分布区年平均气温为5.4~12.5℃,1月平均气温为-13.7~-3.3℃,7月平均气温17.2~28。2℃。枸杞根系发达,根系可达数米深。因此,耐旱能力很强,在干旱的荒漠地区仍可生长,内蒙古把它作为草原造林的优良树种,能抗风固砂。 肯定是“火棘”,你可以百度一下详细资料。

2、戈壁当中最常见的植物有哪些?

草本植物:沙竹、沙米。

半灌木:籽蒿、油蒿、差把戛蒿。

灌木:梭梭、花棒、锦鸡儿(柠条)、红柳(柽柳)、毛柳、沙柳、黄柳、沙拐枣、胡枝子。

乔木:沙枣、胡杨、小叶杨、旱柳、樟子松、油松。

沙竹:沙竹是禾本科沙鞭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横走。秆直立,高80~150厘米。秆基部的叶鞭黄褐色,残留呈纤维状。

沙米:一年生草本,高20—100厘米。幼时全林密被分枝毛,后脱落。茎直立,坚硬,多分枝。

籽蒿: 白沙蒿是我国西北、华北、东北荒漠半荒漠地区的特有植物,分布面积达3。75亿亩。白沙蒿大面积种植用于防风固沙治理沙漠已历时30多年。

油蒿: 半灌木。高50~70(100)厘米,主茎不明显,多分枝。老油蒿枝外皮暗灰色或暗灰褐色,当年生枝条褐色至黑紫色,具纵条棱。

梭梭: 小乔木,有时呈灌木状,高1一4(一7)米,树皮灰黄色,干形扭曲;枝对生,有关节,当年生枝纤细,蓝绿色,直伸,节间长4一8(一10)毫米,2年生枝灰褐色,有环状裂缝。

花棒: 花棒又名细枝岩黄芪、花子柴、花帽和牛尾梢等,为蝶形花科岩黄芪属落叶大灌木。小枝绿色,小叶7-11,植株上部小叶常退化,小叶矩圆状椭圆形或条形,长1-4cm,两面被平伏柔毛;花冠紫红色。

锦鸡儿(柠条): 柠条锦鸡儿(CaraganakorshinskiiKom)在我国分布于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及宁夏;蒙古也有分布。灌木,高1。5~5米。根系发达,一般入土深达5~6米,最深的可达9米左右,水平伸展可达20余米。

红柳(柽柳): 红柳科灌木或小乔木,通常高2~3米,多分枝,枝紫红色或红棕色。叶披针形、卵状披针形或三角状披针形,长0。5~2毫米,先端锐尖,略内弯。总状花序生于当年枝上,长2~5厘米,宽3~5毫米,组成顶生的大型圆锥花序,苞片卵状披针形,花梗短;萼片5,卵形;花瓣5,倒卵形,淡红色或紫红色,花盘5裂;雄蕊5;花柱3,棍棒状。蒴果长圆锥形,3瓣裂。种子顶端簇生柔毛。

沙柳: 小枝幼时具绒毛,以后渐变光滑。树皮幼嫩时多为紫红色,有时绿色,老时多为灰白色。茎表层角质层较发达。叶互生,叶的结构具有旱生植物的特征;为等面叶,叶肉组织只有栅栏薄壁组织细胞,而无海绵薄壁组织细胞;栅栏薄壁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维管束极为发达。

黄柳: 杨柳科柳属多年生灌木。高1~3m。老枝黄白色,有光泽;嫩枝黄褐色。叶条形或条状披针形,长2~8cm,宽3~6mm。

沙拐枣: 老枝灰白色,开展。1年生枝草质,绿色,有关节。叶条形,托叶鞘膜质,极小。花两性,淡红色,通常2-3朵簇生叶腋。瘦果宽椭圆形。花期5-6月。 极耐高温、干旱和严寒。

胡枝子: 豆科胡枝子属灌木,高0。5~3米,分枝繁密,老枝灰褐色,嫩枝黄褐色,疏生短柔毛。

沙枣: 沙枣为灌木或乔木,高3~10(15)米。树皮栗褐色至红褐色,有光泽,树干常弯曲,枝条稠密,具枝刺,嫩枝、叶、花果均被银白色鳞片及星状毛;叶具柄,披针形,长4~8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楔形,全缘,上面银灰绿色,下面银白色。

胡杨:又称胡桐,杨柳科落叶乔木。 树高15~30米,能从根部萌生幼苗。能忍受荒漠中干旱,对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胡杨的根可以扎到地下10米深处吸收水分,其细胞还有特殊的功能,不受碱水的伤害。胡杨系古地中海成分,是第三世纪残余的古老树种,在6000多万年前就在地球上生存。在古地中海沿岸地区陆续出现,成为山地河谷小叶林的重要成分。在第四纪早、中期,胡杨逐渐演变成荒漠河岸林最主要的建群种。

小叶杨: 小叶杨,乔木,高达20m。树皮沟裂;树冠近圆形。幼权小枝及萌枝有明显棱脊,老树小枝圆形。芽细长,有粘质。叶菱状卵形、菱状椭圆形或菱装倒卵形,长3-12cm,宽2-8cm,先端骤尖或涸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边缘具细锯齿,下面绿白色;叶柄圆筒形,长0。5-4cm。雄花序长2-7cm,序轴无毛,苞片细条裂,雄蕊8-9(-25);雌花序长2。5-6cm苞片淡绿色,裂片褐色,柱头2裂。果序长达15cm;蒴果小,2(-3)瓣裂,无毛。花期3-5月,果期4-6月。

旱柳: 落叶乔木,高达20m胸径80cm。树冠倒卵形。大枝斜展,嫩枝有毛后脱落,淡黄色或绿色。叶披针形或条装披针形,先端渐长尖,基部窄圆或楔形,无毛,下面略显白色,细锯齿,嫩叶有丝毛后脱落。

樟子松: 常绿乔木,树高 15 — 20 米 ,最高 30 米 。最大胸径 1 米 左右。树冠卵形至广卵形,老树皮较厚有纵裂,黑褐色,常鳞片状开裂:树干上部树皮很薄,褐黄色或淡黄色,薄皮脱落。

油松: 树冠幼年为塔形或圆锥状形,中年树呈卵形或不整齐梯形 。孤立老年树的树冠为平顶,扁圆形、伞形等。干粗壮直立,形成耸立的树形,有时也能长成弯曲多姿的树干,显得苍劲挺拔。油松(红皮松、短叶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为松科松属针叶常绿乔木,高达30米,胸径可达1米。

3、哪些植物生活在大戈壁

仙人掌 白杨 骆驼刺,胡杨树,食人花 骆驼刺、仙人掌、胡杨、 肉苁蓉 大犀角 芦荟 秘鲁天伦柱 百岁兰 蒙古沙冬青 管花苁蓉 绿之铃 金琥 红皮沙拐枣 生石花 中间锦鸡儿 盐生苁蓉 仙人掌 白刺 泡果沙拐枣 巨人柱 泡果沙拐枣 胀果甘草 光棍树 花棒 新疆沙冬青 河西菊 红皮沙拐枣 短穗柳 紫杆柳 沙棘 斑锦变异 长穗柳 沙葱 河西菊 佛肚树 白麻 沙漠玫瑰 罗布麻 胡杨 梭梭 裸果木 斑纹犀角 骆驼刺 怪柳 白刺 霸旗 佛肚树 海星花 棒槌树 盐生草 红柳 仙人长

4、沙漠最常见什么植物?

沙漠最常见的植物有:仙人掌、骆驼刺、红柳

1。 仙人掌:是仙人掌属的一种植物。别名 仙巴掌、 观音掌、霸王、火掌等,为 仙人掌科植物。仙人掌为丛生肉质灌木,上部分枝宽倒卵形、倒卵状椭圆形或近圆形;花辐状,花托倒卵形;种子多数扁圆形,边缘稍不规则,无毛,淡黄褐色。仙人掌喜强烈光照,耐炎热,干旱、瘠薄,生命力顽强,生长适温为20-30℃。

2。 骆驼刺:属豆科、落叶草本,主要枝上多刺,叶长圆形,花粉红色,6月开花,8月最盛,每朵花可开放20余天,结荚果,总状花序,根系一般长达20米。从沙漠和戈壁深处吸取地下水份和营养,是一种自然生长的耐旱植物,因为这种植物茎上长着剌状的很坚硬的小绿叶,故叫骆驼剌,是草本植物,是戈壁滩和沙漠中骆驼唯一能吃的赖以生存的草,故又名骆驼草。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地区。

3。 红柳:当年生木质化的生长枝淡红或橙黄色,长而直伸,有分枝,第二年生枝则颜色渐变淡。木质化生长枝上的叶披针形,基部短,半抱茎,微下延;绿色营养枝上的叶短卵圆形或三角状心脏形。 仙人掌

5、适合沙漠生长的植物有哪些呢?

肉苁蓉、 大犀角 、芦荟、 秘鲁、天伦柱 、百岁兰 、蒙古沙冬青 、管花苁蓉、 绿之铃、 金琥 、红皮沙拐枣 、生石花 、中间锦鸡儿 、盐生苁蓉 、仙人掌 、白刺 、泡果沙拐枣 、泡果沙拐枣 、胀果甘草 、光棍树 、花棒 、新疆沙冬青、河西菊 、红皮沙拐枣 、短穗柳、 紫杆柳 、沙棘 、斑锦变异、 长穗柳 沙葱 、河西菊 、佛肚树 、白麻、 沙漠玫瑰 、罗布麻 胡杨 、梭梭 、裸果木 、斑纹犀角。

1。 沙漠植物:泛指在沙漠环境条件下,能生存的植物。环境恶劣人迹罕至的沙漠,与其他大部分荒芜地区相比,这儿的植物总是给人特殊感受。走在沙漠里,会不经意看到一些奇异的花朵,灌木或是大树,你要相信地球上再也没有比它们更坚韧不拔,蔚为壮观的生命了。生命力强。给人希望。

2。 沙漠植物属于深根性植物,通常根系比较发达。而沙漠植物 且叶退化为针状。最重要的就是其耐旱性非同一般植物。原产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的,常具有在干旱季节休眠的特性,雨季来临时,它们迅速吸收水分重新生长,并开放出艳丽的花朵。

3。 它们的叶子变异成细长的刺或白毛,可以减弱强烈阳光对植株的危害,减少水分蒸发,同时还可以使湿气不断积聚凝成水珠,滴到地面被分布得很浅的根系所 吸收;茎秆变得粗大肥厚,具有棱肋,使它们的身 体伸缩自如,体内水分多时能迅速膨大,干旱缺水 时能够向内收缩,既保护了植株表皮,又有散热降 温的作用。

4。 气孔晚上开放,白天关闭,减少水分散 失。茎秆大多变成绿色,代替叶子进行光合作用, 制造食物。通常根系发达,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 正是这些形态结构与生理上的特性,使仙人掌类植 物具有惊人的抗旱能力。 仙人掌之类的。。。叶子退化成刺的 形态特征

沙漠的植物通常属于深根性植物,一般根系比较发达。而且叶退化为针状。最重要的就是其耐旱性非同一般植物。

主要品类

肉苁蓉、大犀角、芦荟、秘鲁天伦柱、蒙古沙冬青、管花苁蓉、绿之铃、金琥、红皮沙拐枣、生石花、中间锦鸡儿、盐生苁蓉、仙人掌、白刺、泡果沙拐枣、巨人柱、胀果甘草、光棍树、花棒、新疆沙冬青、河西菊、短穗柳、紫杆柳、沙棘、斑锦变异、长穗柳、沙葱、白麻、沙漠玫瑰、罗布麻、胡杨、梭梭、裸果木、斑纹犀角、骆驼刺怪柳、霸旗佛肚树、海星花、棒槌树、盐生草、红柳,芨芨草,沙芦、沙枣、复活草等。

沙漠植物种类: 肉苁蓉 大犀角 芦荟 秘鲁天伦柱 百岁兰 蒙古沙冬青 管花苁蓉 绿之铃 金琥 红皮沙拐枣 生石花 中间锦鸡儿 盐生苁蓉 仙人掌 白刺 泡果沙拐枣 巨人柱 泡果沙拐枣 胀果甘草 光棍树 花棒 新疆沙冬青 河西菊 红皮沙拐枣 短穗柳 紫杆柳 沙棘 斑锦变异 长穗柳 沙葱 河西菊 佛肚树 白麻 沙漠玫瑰 罗布麻 胡杨 梭梭 裸果木 斑纹犀角 沙漠植物品种介绍 沙漠玫瑰(Adenium obesum (Forsk) Balfer Roem et Sehult) 夹竹桃科,小乔木。

叶长匙形,集生枝顶。花玫瑰红色,大而美丽,观赏花卉。 斑纹犀角(Stapelia variegata Linn。) 萝摩科。茎多汁肉质,棒状,具四棱;叶退化成短棘刺;花具褐色斑纹。观赏植物。 大犀角(Stapelia gigantea N。 E。 Br。) 萝摩科。茎长,棍状,具明显四枝;叶退化;花大型,五裂,内面具褐色细条纹。花形奇特,极具观赏价值。

绿之铃(Senecio rowleyanus Jacobson) 菊科,草本植物。茎长,垂悬,或平卧地面;叶肉质,纺锤状,圆球状,可贮存水分;花生枝顶。沙生耐干旱植物,常盆植作观赏植物。 仙人掌(Opuntia cochinellifera (Linn。) Mill。) 仙人掌科植物: 为了适应干旱沙漠生活条件,植物体呈多汁肉质,以贮藏水份;叶形成针状,以防水份大量蒸发。这些植物称为仙人掌植物。

仙人掌植物原产美洲或非洲,国内大量引种,少数逸为野生。作为观赏植物仙人掌品种繁多,许多珍贵品种已成为人们桌上崇物。 沙漠植物室又名仙人掌和多浆植物室,面积1200平方米,栽植及展示仙人掌类及多浆植物种及品种1000余种。 仙人掌类植物的特征: 原产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的仙人掌类植物,常具有在干旱季节休眠的特性,雨季来临时,它们迅速吸收水分重新生长,并开放出艳丽的花朵。

它们的叶子变异成细长的刺或白毛,可以减弱强烈阳光对植株的危害,减少水分蒸发,同时还可以使湿气不断积聚凝成水珠,滴到地面被分布得很浅的根系所 吸收;茎秆变得粗大肥厚,具有棱肋,使它们的身 体伸缩自如,体内水分多时能迅速膨大,干旱缺水 时能够向内收缩,既保护了植株表皮,又有散热降 温的作用。气孔晚上开放,白天关闭,减少水分散 失。茎秆大多变成绿色,代替叶子进行光合作用, 制造食物。

通常根系发达,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 正是这些形态结构与生理上的特性,使仙人掌类植 物具有惊人的抗旱能力。 广义的多浆植物(又称多肉植物)包括仙人掌科,番杏科及景天科,大戟科,萝摩科,百合科等50多个科的部分植物,它们多数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干旱地区。植物的茎、叶肥厚而多浆,具有发达的贮水组织。全世界共有多浆植物1万余种。

大戟科的多肉植物有几百种,都含有毒的白色乳汁,能提取有效的药用成分,还是提取碳氢化合物的能源材料。主要分布于南非和纳米比亚的干热砾石荒原中的番杏科,全科都是多肉植物,有将近2024种之多。叶片肉质化程度高是其共同特征,生石花、露子花等均属番杏科。景天科的多肉植物分布范围广泛,莲花掌、伽蓝菜、瓦松、景天、青锁龙等不仅色彩丰富,而且姿态优美,是重要的观赏植物。龙舌兰科中有8-10属植物都是多肉植物。

其中,原产美洲的龙舌兰属和原产墨西哥和西印度群岛的丝兰属植物是重要的纤维,极耐腐蚀植物;还有一些种类是酿酒的原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光棍树( Euphorbia tirucalli) 大戟科多浆植物。原产非洲的热带干旱地区。为了减少水分蒸发,叶子逐渐退化,甚至消失;树枝变成绿色,代替叶子进行光和作用。因其树形奇特,无刺无叶,被人们称作“光棍树“。它茎干中的白色乳汁可以制取石油。

佛肚树 (Jatropha podagrica ) 大戟科多浆植物。 原产中美洲西印度群岛阳光充足的热带地区。 肉质灌木,茎干基部膨大呈卵圆状棒形,犹如佛肚。6-8片盾形叶簇生枝顶,花鲜红色,具长柄。 百岁兰(Welwitschia bainesii) 百岁兰科古老的裸子植物。原产西南非洲沙漠。成年的植株终生只有一对长达2-3米的大型带状叶片, 是叶片寿命最长的植物。

据记载最老的百岁兰寿命达2024多年,所以人们又称其为“千岁兰“。 芦荟(Aloe spp。) 百合科芦荟属植物,原产非洲,约有200种,大多可供观赏或药用。芦荟具有惊人的修复受损组织的能力,使伤处自然痊愈;芦荟能抑制黑色素生成,促进人体皮肤组织生长;芦荟的汁液具有灭菌、消炎的作用,正是这些药用功效和美容价值使芦荟近年来备受人们关注,被广泛地应用于保健、美容、护肤、防癌等制品。

金琥(Echinocactus grusonii) 仙人掌科植物,原产墨西哥中部干燥、炎热的热带沙漠地区。茎圆球形, 单生或丛生,高1。3米,直径80厘米或更大。球顶密被金黄色锦毛。刺金黄色。钟形黄色的花着生于球顶部绵毛丛中。 秘鲁天伦柱也是仙人掌科植物。原产南美洲东南部海边的干湿季气候地区,它的花是白色的。 生石花 番杏科生石花属(Lithops) 所有种类的泛称。

属名来自拉丁词lith(石头)和opsis(外观),指这类植物有高度发展的“拟态“ ,外形酷似石头。原产南非及西南非洲多石卵的干旱地区 。为防止食草动物的啃食,进化成石头模样。无花时远观犹如一堆“碎石“,开花时节,花色艳丽,犹如一床巨大的花毯。极为奇特。 巨人柱(Carnegia gigantea) 仙人掌科植物。原产美国亚利桑那州等地。本种以挺拔高大著称,其垂直的主干高达15米。

重达数吨,能活200年。茎干具有极强的储水能力。一场大雨过后,一株巨大的巨人柱的根系能吸收大约一吨水。 斑锦变异,有些仙人掌类植物体内“侵入“非绿色的颜色,这种现象称为“斑锦变异“。它使千姿百态的仙人掌更加奇异多彩。这里便是用最常见的斑锦变异品种:绯牡丹、胭脂牡丹,黄菠萝组成的彩色瀑布。

河西菊多年生草木,菊科单属种,生于沙地,仅产于甘肃、新疆等省区,为我国特有种,具观赏价值,可用于固沙。 红皮沙拐枣 优良固沙及观赏灌木,产于新疆,哈萨克斯坦也有分布。 泡果沙拐枣 优良固沙及观赏灌木,生于砾石荒漠、沙地及固定沙丘,产于新疆、内蒙古等地区、蒙古和中亚有分布。

罗布麻 多年生草本,生荒漠河流 两岸,产于中国西北各省区,中亚 也有分布,为优良观赏、饲用、药用和纤维植物. 沙棘 沙棘是我国药用植物宝库中一种珍贵的植物。沙棘油是从沙棘果中提取的珍贵植物油。

长穗柳(Tamarix elongata) 沙葱(Allium mongolicum) 紫杆柳(Tamarix androssowii) 短穗柳 (Tamarix laxa) 新疆沙冬青(Ammopiptanthus nanus) 管花肉苁蓉(Cistanche tubulosa) 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 白麻(Poacynum pictum) 蒙古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 泡果沙拐枣(Calligonum junceum) 河西菊(Hexinia polydichotoma) 裸果木(Gymnocarpos przwwalskii) 红皮沙拐枣(Calligonum rubicundum) 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重点植物介绍: 光棍树、佛肚树、百岁兰、芦荟、金琥、秘鲁天伦柱、生石花、巨人柱、斑锦变异。

沙漠玫瑰

夹竹桃科,小乔木。叶长匙形,集生枝顶。花玫瑰红色,大而美丽,观赏花卉。

斑纹犀角

萝摩科。茎多汁肉质,棒状,具四棱;叶退化成短棘刺;花具褐色斑纹。观赏植物。

大犀角

萝摩科。茎长,棍状,具明显四枝;叶退化;花大型,五裂,内面具褐色细条纹。花形奇特,极具观赏价值。

绿之铃

菊科,草本植物。茎长,垂悬,或平卧地面;叶肉质,纺锤状,圆球状,可贮存水分;花生枝顶。沙生耐干旱植物,常盆植作观赏植物。

仙人掌

仙人掌科植物: 为了适应干旱沙漠生活条件,植物体呈多汁肉质,以贮藏水份;叶形成针状,以防水份大量蒸发。这些植物称为仙人掌植物。仙人掌植物原产美洲或非洲,国内大量引种,少数逸为野生。作为观赏植物仙人掌品种繁多,许多珍贵品种已成为人们桌上崇物。

沙漠植物室又名仙人掌和多浆植物室,面积1200平方米,栽植及展示仙人掌类及多浆植物种及品种1000余种。 仙人掌类植物的特征: 原产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的仙人掌类植物,常具有在干旱季节休眠的特性,雨季来临时,它们迅速吸收水分重新生长,并开放出艳丽的花朵。它们的叶子变异成细长的刺或白毛,可以减弱强烈阳光对植株的危害,减少水分蒸发,同时还可以使湿气不断积聚凝成水珠,滴到地面被分布得很浅的根系所 吸收;茎秆变得粗大肥厚,具有棱肋,使它们的身 体伸缩自如,体内水分多时能迅速膨大,干旱缺水 时能够向内收缩,既保护了植株表皮,又有散热降 温的作用。气孔晚上开放,白天关闭,减少水分散 失。茎秆大多变成绿色,代替叶子进行光合作用, 制造食物。通常根系发达,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 正是这些形态结构与生理上的特性,使仙人掌类植 物具有惊人的抗旱能力。

广义的多浆植物(又称多肉植物)包括仙人掌科,番杏科及景天科,大戟科,萝摩科,百合科等50多个科的部分植物,它们多数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干旱地区。植物的茎、叶肥厚而多浆,具有发达的贮水组织。全世界共有多浆植物1万余种。 大戟科的多肉植物有几百种,都含有毒的白色乳汁,能提取有效的药用成分,还是提取碳氢化合物的能源材料。主要分布于南非和纳米比亚的干热砾石荒原中的番杏科,全科都是多肉植物,有将近2024种之多。叶片肉质化程度高是其共同特征,生石花、露子花等均属番杏科。景天科的多肉植物分布范围广泛,莲花掌、伽蓝菜、瓦松、景天、青锁龙等不仅色彩丰富,而且姿态优美,是重要的观赏植物。龙舌兰科中有8-10属植物都是多肉植物。其中,原产美洲的龙舌兰属和原产墨西哥和西印度群岛的丝兰属植物是重要的纤维,极耐腐蚀植物;还有一些种类是酿酒的原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光棍树

大戟科多浆植物。原产非洲的热带干旱地区。为了减少水分蒸发,叶子逐渐退化,甚至消失;树枝变成绿色,代替叶子进行光和作用。因其树形奇特,无刺无叶,被人们称作“光棍树“。它茎干中的白色乳汁可以制取石油。 佛肚树 (Jatropha podagrica ) 大戟科多浆植物。 原产中美洲西印度群岛阳光充足的热带地区。 肉质灌木,茎干基部膨大呈卵圆状棒形,犹如佛肚。6-8片盾形叶簇生枝顶,花鲜红色,具长柄。

百岁兰

百岁兰科古老的裸子植物。原产西南非洲沙漠。成年的植株终生只有一对长达2-3米的大型带状叶片, 是叶片寿命最长的植物。据记载最老的百岁兰寿命达2024多年,所以人们又称其为“千岁兰“。

芦荟

百合科芦荟属植物,原产非洲,约有200种,大多可供观赏或药用。芦荟具有惊人的修复受损组织的能力,使伤处自然痊愈;芦荟能抑制黑色素生成,促进人体皮肤组织生长;芦荟的汁液具有灭菌、消炎的作用,正是这些药用功效和美容价值使芦荟近年来备受人们关注,被广泛地应用于保健、美容、护肤、防癌等制品。

金琥

仙人掌科植物,原产墨西哥中部干燥、炎热的热带沙漠地区。茎圆球形, 单生或丛生,高1。3米,直径80厘米或更大。球顶密被金黄色锦毛。刺金黄色。钟形黄色的花着生于球顶部绵毛丛中。 秘鲁天伦柱也是仙人掌科植物。原产南美洲东南部海边的干湿季气候地区,它的花是白色的。

生石花 番杏科生石花属

所有种类的泛称。属名来自拉丁词lith(石头)和opsis(外观),指这类植物有高度发展的“拟态“ ,外形酷似石头。原产南非及西南非洲多石卵的干旱地区 。为防止食草动物的啃食,进化成石头模样。无花时远观犹如一堆“碎石“,开花时节,花色艳丽,犹如一床巨大的花毯。极为奇特。

巨人柱

仙人掌科植物。原产美国亚利桑那州等地。本种以挺拔高大著称,其垂直的主干高达15米。重达数吨,能活200年。茎干具有极强的储水能力。一场大雨过后,一株巨大的巨人柱的根系能吸收大约一吨水。

斑锦变异,有些仙人掌类植物体内“侵入“非绿色的颜色,这种现象称为“斑锦变异“。它使千姿百态的仙人掌更加奇异多彩。这里便是用最常见的斑锦变异品种:绯牡丹、胭脂牡丹,黄菠萝组成的彩色瀑布。 河西菊多年生草木,菊科单属种,生于沙地,仅产于甘肃、新疆等省区,为我国特有种,具观赏价值,可用于固沙。 红皮沙拐枣 优良固沙及观赏灌木,产于新疆,哈萨克斯坦也有分布。 泡果沙拐枣 优良固沙及观赏灌木,生于砾石荒漠、沙地及固定沙丘,产于新疆、内蒙古等地区、蒙古和中亚有分布。

罗布麻 多年生草本,生荒漠河流 两岸,产于中国西北各省区,中亚 也有分布,为优良观赏、饲用、药用和纤维植物. 沙棘 沙棘是我国药用植物宝库中一种珍贵的植物。沙棘油是从沙棘果中提取的珍贵植物油。

一、适合沙漠生长的植物:

肉苁蓉、大犀角、芦荟、秘鲁天伦柱、蒙古沙冬青、管花苁蓉、绿之铃、金琥、红皮沙拐枣、生石花、中间锦鸡儿、盐生苁蓉、仙人掌、白刺、泡果沙拐枣、巨人柱、胀果甘草、光棍树、花棒、新疆沙冬青、河西菊、短穗柳、紫杆柳、沙棘、斑锦变异、长穗柳、沙葱、白麻、沙漠玫瑰、罗布麻、胡杨、梭梭、裸果木、斑纹犀角、骆驼刺怪柳、霸旗佛肚树、海星花、棒槌树、盐生草、红柳,芨芨草,沙芦、沙枣、复活草。

二、定义:

1、沙漠植物:泛指在沙漠环境条件下,能生存的植物。

2、生长习性:多具有肉质茎,蓄水能力较强,叶退化如仙人掌,生命力顽强,根系发达。

3、重点植物:光棍树、佛肚树、百岁兰、芦荟、金琥、秘鲁天伦柱、生石花、巨人柱、斑锦变异,沙棘。

三、形态特征:

1、沙漠植物属于深根性植物,通常根系比较发达;

2、而且叶退化为针状,最重要的就是其耐旱性非同一般植物。

6、新疆戈壁滩能种植什么经济作物?什么经济动物?

新疆戈壁普遍都是碱滩!长的最多的植物是罗布麻还有骆驼刺 还有沙枣!!

有经济价值的是 罗布麻 和沙枣!!

还有一种植物!暂时还不清楚!但是要人工种植!

经济动物 鸡和羊!!

目前新疆南疆的羊肉价格是一公斤在50元左右!

土鸡的价钱实在一公斤25左右!

土鸡蛋平均价格是在8角到九角之间!

7、这是什么花?长在戈壁滩上

花棒又名细枝岩黄芪、花姑凉、花子柴、花帽和牛尾梢等,为蝶形花科岩黄芪属落叶大灌木。高约两米根系发达,长约8~15米,可靠天然降雨维持生命,枝叶极小果实形似棉籽,主杆呈橘色,夏秋开红色小花,生长期长,叶脉呈银灰色,支杆含油性易燃,自身含水分低,故蒸发量小,可做沙漠中的燃料。是沙坡头地区唯一在高大沙丘上生长的旱生木。

8、求教这是什么植物,生长在戈壁滩上

应该是“毛海星”

百度查证 第一张图片是:沙棘。是一种落叶性灌木,其特性是耐旱、抗风沙,可以在盐碱化土地上生存,因此被广泛用于水土保持。中国西北部大量种植沙棘,用于沙漠绿化。沙棘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高,素有维生素c之王的美称。沙棘是植物和其果实的统称。植物沙棘为胡颓子科沙棘属,是一种落叶性灌木。国内分布于华北、西北、西南等地。沙棘为药食同源植物。沙棘的根、茎、叶、花、果,特别是沙棘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轻工、航天、农牧鱼业等国民经济的许多领域。沙棘果实入药具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沙棘可降低胆固醇,缓解心绞痛发作,还有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作用。

第二张是:骆驼刺。属豆科、落叶灌木,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地区,被誉为沙漠勇士。它是骆驼的牧草,所以又称骆驼草,是一种低矮的地表植物。骆驼刺具有抗寒、抗旱、耐盐和抗风沙的特性,并具有适应性强、分布广、面积大的特点,在防止土地遭受风沙侵蚀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骆驼刺主要生长在沙漠和戈壁深处吸取地下水分和营养,是一种自然生长的耐旱植物。6月开花,8月最盛,每朵花可开放20余天,结荚果,总状花序,根系一般长达20米。从沙漠和戈壁深处吸取地下水分和营养,是一种自然生长的耐旱植物。有花内和花外两种蜜腺,花外蜜腺泌汁凝成糖粒,称为刺糖,群产量可达30—40千克。其常常长成半球状,大的一簇直径有1—2米,一般的一丛直径有0。5米左右,小的星星点点无计其数。这种植物的根系十分发达,是地表上茎叶半径的2倍甚至3倍,在春天多雨的季节里吸足了的水分,可供这一丛骆驼草一年的生命之需,所以它能在恶劣干旱的环境里生长。

9、沙漠里有哪些植物

昆虫:蝎子,蜘蛛,蚂蚁,甲虫等, 爬行类:蜥蜴,蛇,甚至壁虎, 哺乳类,一般是一些啮齿类,老鼠等等, 植物就多了 仙人掌类,沙棘,沙枣,红柳,梭梭柴等 木本植物缺乏草本类所在科属大致有藜科(梭梭),蒺藜科(白刺),胡颓子科(沙棘),罂粟科(黑环罂粟),蒿科,补血草属(白花丹科),大戟属(大戟科),仙人掌科,黑种草属(毛茛科),旅人蕉科。 胡杨 沙漠地区气候干旱、高温、多风沙,土壤含盐量高。植物要有奇异的适应沙漠自然环境的能力,才能生存和生长。因此,沙漠里的植物与一般地区的植物相比较,在外表形态、内部结构,以及生理作用等方面都很不相同。主要特征有:【玛纳斯澳洋环保植物】

(1)多数的多年生沙生植物有强大的根系,以增加对沙土中水分的吸取。一般根深和根幅都比株高和株幅大许多倍,水平根(侧根)可向四面八方扩展很远,不具有分层性,而是均匀地扩散生长,避免集中在一处消耗过多的沙层水分。如灌木黄柳的株高一般仅2米左右,而它的主根可以钻到沙土里3米半深,水平根可伸展到二三十米以外,即使受风蚀露出一层水平根,也不至于造成全株枯死。从图13可以看出,栽植仅一年的黄柳的侧根可达11米。

但是,一些一年生的植物根却很浅,春天偶然降了点雨,哪怕是很少,只要地表湿润,它们也充分利用起来,蓬勃地生长、开花、结实,在相当短暂的时间里完成它的生活周期,以便躲过干旱高温的夏季。

人们称它们为“短命植物”。

(2)为减少水分的消耗,减少蒸腾面积,许多植物的叶子缩得很小,或者变成棒状或刺状,甚至无叶,用嫩枝进行光合作用。梭梭就是无叶,由绿色枝条营同化作用的,故称为“无叶树”。有的植物不但叶子小,花朵也很小,例如柽柳(红柳)就是这样。有的植物为了抑制蒸腾作用,叶子的表皮细胞壁强度木质化,角质层加厚,或者叶子表层有蜡质层和大量的毛被覆,叶组织气孔陷入并部分闭塞。

(3)许多沙生植物的枝干表面变成白色或灰白色,为了抵抗夏天强烈的太阳光照射,免于受沙面高温的炙灼,如沙拐枣。

(4)有很多植物的萌蘖性强,侧枝韧性大,能耐风沙的袭击和沙埋。柽柳(红柳)就是这样,沙埋仍可生不定根,萌枝生长更旺。中国沙漠、戈壁地区,风沙活动强烈,生长在低湿地的柽柳经常遭到流沙的侵袭,使灌丛不断积沙。而柽柳在沙埋后由于不定根的作用,仍能继续生长,于是“水涨船高”,形成了高大的灌丛沙堆(沙包)。

(5)许多植物是含有高浓度盐分的多汁植物,可从盐度高的土壤中吸收水分以维持生活,如碱蓬、盐爪爪等。

沙漠里的植物传种的办法也是很奇特的。很多一年生或多年生的植物种子上长了翅膀或毛,种子成熟后就随着风飞翔和远扬,遇到合适的地方就发芽生长。如柽柳的种子粒小,具白色冠毛(束毛),借风飘落,天然下种,种子发芽率可达80%以上,种子一落到低湿地上,一般2~3天就可发芽出苗,迅速生长。还有的植物,像花棒一样的荚果有节,成熟时节间断落,每节鼓起呈球状,体轻,遇风即在沙地表面滚动,不被沙埋,在条件合适时迅速发芽生长。再有一种油蒿的种子,遇上一点点雨水后,立即渗出胶质,俗称“油蒿胶”,变得粘粘的,随着风在沙丘上滚来滚去,当全身粘上很多沙土后就发芽了。

中国沙漠地区的自然条件严酷,能适应这样条件的植物种类虽然远比其它自然地带要少,但是由于地区辽阔,总起来说,野生植物资源还是比较多的,有1000种左右,其中包括不少经济价值较高的用材林、药用植物、纤维植物等。

10、非洲的戈壁滩上,有种叫依米的小花

1。在非洲的戈壁滩上,有一种叫依米的小花,花成四瓣,每瓣各成一色,红、白、黄、蓝。通常,它要花费五年的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然后,一点一点地积累养分,在第六年春才在地面上吐绿绽翠,开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鲜花。尤其让人惊叹的是,这种极难长成的依米小花,花期并不长,仅仅两天工夫,它便随母株一起香消玉殒。依米小花虽然只是大自然万千家族中极为弱小的一员,可是,它以其独特的生命方式向世人宣告:生命一次,美丽一次。

人的生命不也是极其短暂吗?从来到世上的那一刻起,我们便注定要在这喧嚣尘世度过两万多天的日子,最后在一片哀悼中静静离去。在生命的河流中,我们又留下了什么?有的人安于现状,像水面上的浮萍,随波逐流,庸碌地度过一生,当他们回首眺望走过的路时,却又为自己的平庸追悔感伤,只能在叹息中归去。人,这个拥有高等智慧的生物,难道真的连一朵小小的依米花都不如吗?

面对如此短暂的生命,我们不能等待,更不要哀叹人生苦短,我们要勇敢地追求,追求属于自己的那个梦,让短暂的生命绽放美丽的光彩!

2。你可知有一种叫做依米的花,有着极其美丽的容颜,花呈四瓣,各成一色:红、黄、蓝、白,却鲜有人能见识得到。

因为,依米生活在非洲荒漠里,艰难生长四五年才开一次,花期却只有一到两天。两天后,这份艳丽便会随同它的母株一同香消玉殒。

红颜,易逝,我们会扼腕:为什么?为什么?

植物生长总是需要一定的水分,而开花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则更甚。荒漠里的一般植物,日久天长中,都历练成了自身的本领,它们,长成了庞大的根系,采集足够的地下水,来维持赖以生存的滋润。

但是,你知道吗,依米花,它是没有根系的。有的,只是唯一的一条主根,孤独地,蜿蜒盘曲着钻入地底深处,寻寻觅觅。

那是一个需要幸运和顽强努力的过程。

历经了四到五年,在完成蓓蕾所需要的全部养分后,依米,终于绽放出它惊人的娇艳。然而,在它最美丽的时候,它耗尽了自己所有的养分,疾速地凋零了。

生命一次,美丽一次。

用五年的时间,只为开一朵花而努力,是何等的顽强何等的心酸。假若,依米的家乡水草丰沃,假若,依米也能练就庞大的根系,它会美丽一辈子的,我们深信。偏偏,都不是。

然而,世间万物都有灿烂一回的时候吧,这是上苍赐给万物的权利。

人,远比依米智慧和理性。想灿烂一回的理想,也来得比依米更强烈。但,我们是否有一生定要美丽一次的心情?是否如依米一般地努力和坚持过?

那一季,心曾如依米,花开到荼靡…… 是关于依米顽强的精神的 依米小花

传说中的一种透明六瓣花。

发源地:埃及

寓意:象征着和平,圣洁

雌花有一根金黄色花蕊,雄花的花蕊为血红,据说埃及祭祀太阳神时,祭司必须将十年才生长出来的一朵雄花与雌花的花蕊放在祭祀台处,并将法老的权杖敲击三次。

依米花至今尚未被考古学家证实发现,可是却在许多埃及的坟墓中刻在华丽的头饰,器皿上。

有古文记载,阿努比斯曾经因为幽灵小孩手持一朵依米花,而帮助他重阳。

依米小花渐渐被人们誉为一种神秘而美好的憧憬,用来寄托自己觉得遥远的梦想。

也比作是神对大地恩泽的体现。

还有一种依米小花,生长在非洲的戈壁滩上。花呈四瓣,每瓣都自呈一色:红、白、黄、蓝。

在戈壁滩上,根系庞大的植物才能很好的生长,而它的根,却只有一条,蜿蜒盘曲着插入地底深处。

它需要花费五年的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然后一点点的积累养分,在第六年的春天才在地面吐绿绽翠,开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鲜花。可是让人非常惋叹的是这种极难成长的依米小花的花期并不长,仅仅两天的绽放,它便随母株一起香消玉殒。

有人认为依米小花是人为捏造的,人为自然界不可能有那样的花。

理由:六年才开一次花,而且花期短暂,显然不利于繁殖;开花两天后就会随着母株一起枯萎,种子无法成熟;

每朵花有四个花瓣,一个花瓣一种颜色,红、黄、蓝、白,这种颜色会打破花朵的整体感,让授粉的昆虫感到困惑,不利于授粉的正常完成,在生物学上是不合理的,即使当初真的有这样的花,也会因为不适合环境而被淘汰。

所以到目前为止依米小花的存在都是一个未知数,没有人见过依米小花的真实模样。

相关文章 马国福《敬畏生命的依米花》

11、这是哈密巴里坤戈壁滩上的植物,叫什么名?

图为蒺藜科植物驼蹄瓣,学名Zygophyllum fabago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根粗壮。茎多分枝,枝条开展或铺散,光滑,基部木质化。托叶革质,卵形或椭圆形,长4-10毫米,绿色,茎中部以下托叶合生,上部托叶较小,披针形,分离;叶柄显著短于小叶;小叶1对,倒卵形、矩圆状倒卵形,长15-33毫米,宽6-20厘米,质厚,先端圆形。花腋生;花梗长4-10毫米;萼片卵形或椭圆形,长6-8毫米,宽3-4毫米,先端钝,边缘为白色膜质;花瓣倒卵形,与萼片近等长,先端近白色,下部桔红色;雄蕊长于花瓣,长11-12毫米,鳞片矩圆形,长为雄蕊之半。蒴果矩圆形或圆柱形,长2-3。5厘米,宽4-5毫米,5棱,下垂。种子多数,长约3毫米,宽约2毫米,表面有斑点。花期5-6,果期6-9月。



文章tag标签: 植物 结小 戈壁滩 红果 戈壁滩有哪些植物